C++学习(三十四)(C语言部分)之 链表
1、栈和队列 操作 增查改删
重点 插入删除
先进先出 -->队列
先进后出 -->栈
2、链表 写之前先画图
存储数据的方式 通过指针将所有的数据链在一起
数据结构的目的 管理存储数据 方便快速查找使用
链表定义 链式存储的线性表 一对一的关系
结构体 指针 函数 循环
结构体复习:
struct 点运算符(结构体变量) 箭头运算符(结构体指针)
结构体变量.成员 的方式访问成员
字符数组 gets strcpy
链表操作
刚开始只有一个结构体
增 插入一个节点 需要申请内存
删 删除一个节点 需要释放内存
链表 需要插入的时候申请节点 需要删除的时候直接释放节点 会节约内存
静态数组 1.栈区大小 放不了态度数据
2.数组大小不能改变
动态数组 1.如果有一个数据 插入 重新申请内存 所有数据都要移动一次
2.插入删除不便
3.申请大的空间可能会申请失败
链表 有一个数据 申请一个 删除时只需要删除节点 不会影响其他节点
每次一个结构体大小 所以空间比较小 会比较节省内存 申请失败的可能性小
插入和删除比较简单不需要大规模的移动
测试的代码笔记如下:
1 #include<stdio.h>
2 #include<stdlib.h>
3
4 typedef struct node //定义结构体
5 {
6 //数据 数据域
7 int data;
8 //指针 指针域 存放下一个节点的地址
9 struct node*next;
10 }NODE, *PNODE; //别名
11 //结构体的类型里面不能放数据 变量里面放数据
12 //PNODE就是struct node* 结构体指针类型 就好比int和int*
13
14 void insert(PNODE head,int data) //增
15 {
16 //准备要插入的节点
17 PNODE p = (PNODE)malloc(sizeof(NODE));
18 p->data = data;
19 p->next = NULL;
20 //开始插入
21 #if 0
22 //头插法 head->A(没有数据)->C->D->NULL 指向要插入的节点B
23 p->next = head->next; //B 去保留C的地址
24 head->next = p; //A保留的是B的首地址
25 //head->A(没有数据)->B->C->D->NULL
26 #else
27 //尾插法
28 PNODE temp;
29 temp = head; //找到第一个节点的位置
30 while (temp->next!=NULL) //判断是不是最后的节点 next是NULL
31 {
32 temp = temp->next;
33 }
34 //循环退出之后 temp指向它的最后一个节点
35 temp->next = p;
36
37 #endif
38 }
39
40 void findData(PNODE head, int data) //查
41 {
42 //查找
43 PNODE temp = head->next; //从第二个元素开始
44 while (temp!=NULL) //从头到尾一个一个找
45 {
46 if (temp->data == data)
47 {
48 //数据匹配
49 }
50 temp = temp->next;
51 }
52
53 //PNODE temp = head;
54 //while (temp->next!=NULL)
55 //{
56 // if (temp->next->data == data) //temp指向第一个节点
57 // {
58
59 // }
60 // temp = temp->next;
61 /
